写在开头:我其实是不了解国学的,这里的「道法术器」是结合我自己的生活体验得到的感悟,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法术器」未必是一致,请不要对号入座。

「道德经」中有一句流传最广的话,「道可道,非常道」(实际上应该是「道可道,非恒道」,详见Wiki ),一直以来都无法理解这是什么意思,随着年岁的增长,从琐碎的生活渐渐摸索出了一些轨迹,我循迹而寻,渐渐体会到什么才是「道」.

本科时代,有一次寒假回家的时候,和高中时期的小伙伴一起聚餐,闲聊中发现一位原本高中很要强的同学竟然说在大学里挂科了,而且说得那么的轻松自如,一点都看不出焦虑感。当时,我就觉得十分感慨,当年的那股上进心去哪了?这是我第一次感到与小伙伴们产生了差异。

我记得刚入大学的时候,就有学长学姐说过,大学就是「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同时也有「只需要高中时代50%或更少的努力就能取得成功」的说法,然而,从我现在四年本科、1年半研究生的学习过程来看,学长学姐如此的告诫就是一种慢性下毒。大学的「努力」方式和高中时代的「努力」完全是两回事,不能够直接比较1。他们之所以这样说,我想是因为他们依然把高中时代的习惯带入到了大学时代,并且一直保持到了他们毕业。然而,这种看待事物的方式往往是致命的。

读研的时候,一高中同学突然打电话我说,他回老家并且已经生女儿了。而我当时还是研一,还在为一些难缠的数学课绞尽脑汁,而他已经人父,人夫了。当时的我,感到特别震惊,我觉得自己的人生还没有充分展开,而有的小伙伴都已经成家立业了。

元旦回家,又是高中小伙伴的聚餐,只不过这次回家的只有我一个,他们都已经在家乡工作了。晚饭过后,我本想找个小咖啡馆坐坐,聊聊近来的生活状态,可是结果是我被他们带到了网吧,然后在网吧看他们玩了3个小时的游戏,其中有段时间我还睡着了!

这些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让我好好思考了一下这其中的原因。一同上的高中,同样读的大学(本科学校其实都是差不多的水平),为什么毕业才一年多,差异就如此明显了。

其中最本质的原因,我想就是那个我曾经无法寻觅的「道」。按我现在的理解,所谓的「道」,就是你人生的终结目标,你对世界的看待方式,通俗一点说就是你的三观。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就决定了你的「道」是什么。

用一个简单直接的例子来说明:

亚历山大大帝增经拜访过犬儒主义狄奥根尼,问他想要什么恩赐;他回答说:“只要你别挡住我的太阳光”。据说亚历山大之后对随从说:“如果我不是亚历山大,我愿意做狄奥根尼。”

这就是狄奥根尼的「道」!

绝大多数人在本科毕业之后就直接选择了工作,从他们的角度来说,这就是该工作的时候了,读书已经读了十几年了,不想再继续了。我这里毫无批判的意思,只是想说明他们的「道」和我的「道」有着很大的不同,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正是如此!

尽管是这样,我们依然会是好朋友,但我想,我们交流的内容不会再涉及到更加抽象的精神领域,因为「道」的不同,已然没有共同谈论的基础。

而我的「道」已经在我另外的文章和「为人生建模」有所论述,不想再重复了。

需要说明的是,我这里没有任何鄙夷或不屑的色彩,只想说明一个人的人生轨迹、生活习惯完全是由其「道」所决定的。不同「道」的人可以相识,相熟,却无法相知。

法,其实就比较好理解了,就是普遍所说的「方法论」。

如果把人生看成一次渡河,我在此岸,而此生的目的就是到达彼岸2,那么所谓的「法」就是过河方式的选择了,你可以选择直接游过去、找一座桥走过去、想办法绕过去等等各种方式。每一种方式都是一种不同的「法」,尽管路径不同(「法」),然目的相同(「道」)。

「法」的精髓在于,它是一种「模板」,是可以用来广泛传递和学习的,比如常见的番茄工作法GTD工作法等。

从柏拉图的学说的来看,其实「法」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他所谓的「理型论」,存在着这样一套「完美」的方法,能够帮助你高效地解决你面对的问题。

而「术」其实就是「法」的具体实现了,比如传统的番茄工作法中,一个定义的工作时间是25分钟,一个休息时间是5分钟,但是这种具体的规定并不适合每一个人,智者在具体运用这些「法」的时候,总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正,以符合自己的特殊情况。

从我们编程中面向对象的角度来说,「法」就是解决问题的类定义,而「术」就是具体的类的实例,真正发生作用的是类的实例,而不是类定义本身。

包括我们日常学习到的各种事物,在他们真正被你灵活运用之前,他们只是属于「理型世界」中的「法」,而不是你可以随时使用的「术」.

智者往往学习的是「法」,而实用的时候是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术」.

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临时抱佛脚学太极的时候,是越学越忘的,实际上他就是在学「法」,而不是学张三丰具体的「术」.一句话,就是「学其神,而不是学其形」

「术」和「法」是紧密相连的,往往在很多情况下,「法」必须通过「术」来进行表达,因此在实际情况中很难分清二者的界限在哪里,上面的举的例子都是非常简单,然,大千世界是如此的复杂,真正的界限该如何界定,着实不易.

「器」,其实也不需要多说了,就是具体实践时所使用的工具。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一个好的工具,不能完成你的目标,但能帮助你更快的实现目标。

比如在GTD的实践过程中,最原始的GTD中要求你使用多个文件夹来分类存放你的各种任务,然而这种实践方式既笨重又费时,于是相应的电子化工具应运而生,比如我常用的Doit.im,只需要使用这样一个工具就能完全避免维护各种各样的文件夹、备忘录,同时能够真正实践GTD的工作流程。

但是,需要切记的是,「器」只是一种工具而已,它只能锦上添花,而不能雪中送炭。如果太过依赖于工具,而忘记了最初的「道法术」的话,往往会陷入泥沼而不可自拔。

如果用航海过程来比喻的话,我觉得明确的目的地就是「道」,朝着目的地航行的过程就是「法」,具体航行路径就是「术」,而最终使用的船只类型就是「器」。

如果没有了「道法术」的指引,仅仅拥有前行的船只,那你也只能漫无目标地随波逐流,漂泊在广阔无垠的大海上,被大海吞没是迟早的事情。


  1. 我想大家其实都能体会到其中的不同之处,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2. 这种对世界、对生命的诠释方式其实就是一个人的「道」 

Share on: TwitterFacebookEmail


Flyaway is the owner of this blog.
Comments

So what do you think? Did I miss something? Is any part unclear? Leave your comments below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Published

Category

words

Tags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