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是应该很早就该完成的笔记,但是由于「如何阅读一本书」内容很多,需要慢慢整理,因此为这本书单独写一篇笔记来进行记录。
写在最开始
之前在「简书」上看到一篇文章,狠狠地抨击「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中心思想就是我阅读一本书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我喜欢读这本书,那自然会认真读,并不需要按照「如何阅读一本书」中 指导的方式进行阅读。另外,文中还有个观点是,书籍仅仅是一种信息的承载工具,同样的信息可以以其他的方式进行存储和传递。
上述的这些观点我不敢苟同。
首先,你喜欢一件事,不代表你就能完全掌握一件事,你仍然需要很多前人的知识经验来指导你。你喜欢的任何事是不可能无师自通的,还不是要通过向前人学习,向书本学习?另外,原书的作者也说了,他的这些方法并不适用于任何一本书,对于阅读不同的书籍,应该采用不通的方法。通俗小说有小说的阅读方法,专业书籍有专业书籍的阅读方法,何必一拍子拍死呢?
其次,书籍确实是一种信息的承载工具,但是它和其他承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它的具体形式是文字,而不是图像、声音、视频,通过阅读文字,我们能够在脑海中自己构建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象,而这个构建过程又必然会引用我自己过去的经历、回忆,同时构建过程又会引起自身的思考。简单点来说,阅读的过程是一种「主动」的过程,你在阅读的同时也会思考;而其他形式,如果音频、视频等都是使你被动的接受,你只是跟随数据源呈现给你的东西,而不是在独立思考。
闲话完毕,下面开始笔记正文.
阅读的层次
首先,该书作者将阅读过程分为了4个层次,分别是
- 基础阅读
- 检视阅读
- 分析阅读
- 主题阅读
这四个不同的层次的阅读是相互嵌套的,阅读一本普通的书,只需要做到「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就可以了,而「分析阅读」是用来进行深入理解的,比如阅读某一本你非常感兴趣的专业书籍,「主题阅读」是一个更大的范围,它的对象不是某一本书,而是某一个问题,针对这个问题,阅读不同书的不同章节,从而彻底掌握这个问题。
不同层次的阅读对应不通的阅读需求。
基础阅读的含义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也即你识字,只要能无障碍地阅读文字,就已经满足第一层次了,重点是剩下的三个层次。
检视阅读
第一步,在深入阅读一本书之前,其实有很多技巧可以用来理清一本书的基本信息,从而决定是否值得深入阅读,这些技巧包括:
- 看书名页、序
- 研究目录
- 查阅索引
- 阅读出版者介绍
- 挑选感兴趣的章节或结尾阅读
- 随机阅读某几页(随机采样?)
完成这些技巧的过程,作者称为是「略读」的过程,大略读一下这本书,看看这本书是否适合自己。
第二步,可以简单的从头到尾读完这本书,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只是简单的阅读下去。在这个过程,你就可以知道这本书对你自己是否真的有所帮助。这个过程称为「粗读」.
在论述这个层次的阅读时,作者提出了一个概念,就是「有自我要求的读者」,他把阅读的过程看成是和书籍作者的一次交流,我们既要聆听,也要提出质疑,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并试图解决。
阅读一本书,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 这本书谈了什么
-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和论点。
- 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 这本书和我有什么关系?
尤其最后一点,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我们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我们是要获取某种我们不知道的信息,不曾想到的想法而去阅读,必须把阅读到的东西内聚为自己的东西,才能算是真正完成了阅读的过程。否则,你仅仅是记录下来了作者的「文字」,而不是其「思想」。
分析阅读
俗话说,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检视阅读」基本上就是「知其然」的境界,而「分析阅读」就是「知其所以然」的过程了。
在这个层次上,作者说明了非常多的各种技巧和方法,此处我不想逐一记录,这些东西都是可以RTFM的,不需要浪费时间在这个上面。下面只是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首先,其实阅读的方式应该从整体到局部,作者在书中经常使用一个比喻,其实理解整本书的架构,就要比是理解了这本书的骨架,精读每一章节的细部,就像是在掌握骨架的基础上,为其增加血肉,使得这本书更加丰满,更加立体。
一种比较好的检验你是否真正理解书中内容的方式是,用你自己的话来表述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只有能用自己语言表达出来的东西,才算是被你真正吸收消化了的。个人觉得最好的方式就是写博客了,尽管这几年已经没有多少人还在坚持写博客了,但我觉得这是记录自己的最好方式。这里的想法,和我的一位本科老师的想法很相近,他说:
什么叫理解?理解就是你能把同一个事情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且能让别人听得懂。
主题阅读
这部分内容其实我们并没有仔细阅读,因为我认为这部分内容对我来说暂时还不够实用,我还有没有对某个问题进行大规模研究的需求,因此也没有太深入阅读这部分内容。
主题阅读的基本思想就是,综合多本书的观点来对某个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得到一个客观的、全面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再是以书本为导向了,而是以问题为导向,阅读的单位也不是书本了,而是不同书籍的不同章节。
Comments
So what do you think? Did I miss something? Is any part unclear? Leave your comments be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