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所有战争都是典型的零和游戏

综述

本书描述了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战争模式的变迁历史。战争的三要素天时地利人和,本文着重关注于影响战争的地理因素。

结构和细部

前言

  • 战争最关键的因素是地理
  • 中国的军事战略演化可以分为五个时代:
    • 关中时代: 春秋战国到秦汉
    • 分裂时代: 以长江为中心
    • 失衡时代: 游击战、运动战
    • 中原时代: 北方的闪电战
    • 帝国时代: 大迂回战术

第一部: 关中时代(公元前771-公元189年,秦到东汉)

得关中者得天下(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

  • 秦国的统一过程可以概括为: 扎根关中,先取四川,同时拥有关中和四川;占据上游,再从北、中、南三路依次打击中原。
  • 防护关中平原的四个最重要的关塞: 函谷关、武关、大散关和萧关
  • 商鞅通过变法,将秦国变成了战争机器
    • 在地方上推行中央集权制度
    • 控制粮食流通渠道,限制人口自由流动
    • 实行军爵制
    • 鼓励移民
  • 秦国能够统一的军事要素
    • 封闭的关中地区,有利于防守,形成了稳定的大后方
    • 同时获得关中和四川之后,有了足够的生产力来保证粮草供应
    • 商鞅变法将秦国变成了战争机器

西楚霸王: 不懂地理之困(公元前209-公元前202)

  • 西楚之地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 刘邦通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偷袭三个关中王,完整获得了关中和四川
  • 楚汉争霸中,项羽虽然赢多输少,但是由于缺乏战略眼光,很多重要要地都丢给了刘邦,导致最终的失败。

汉武帝的塞上曲(公元前133-公元169年)

  • 汉匈战争最大的收获是打通了河西走廊,使得汉朝与西域有了稳定的联系,为丝绸之路打下了基础
  • 汉匈战争的结局是两败俱伤
  • 消灭了匈奴其实没有实质性的收获,因为总会出现其他民族

光武帝: 中原反击战(公元8-公元36年)

  • 光武帝之前,中国的统一战争都是从关中开始的
  • 沿着长江逆流攻入四川
  • 结束了关中时代

总结

从秦国统一中国开始,中国地理重心一直是关中+四川的组合,关中和四川四面围山,易守难攻而且是产粮基地。谁同时占有了关中和四川,就拥有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后勤基地。从关中可以打击整个中原地区,从四川沿着长江顺流而下,可以直接打击湖北地区。利用这个基地向外打击,成为了当时基本的军事思路。秦国、刘邦统一的过程就是遵循这个思路。

但是,到了东汉初年,经过200多年的开发,长江水道已经变得成熟。沿着长江逆流而上进入四川成为了可行的方案。关中+四川的组合优势变得越来越弱。光武帝最终由东到西完成了统一战争。

分裂时代(公元189-公元589年)

隆中对: 开创分裂时代的大战略(公元189-公元219)

  • 隆中对: 提出了从南道北的统一战略
  • 张竑是第一个提出占据江东和荆州,从南到北的大战略
  • 曹操: 北方战略,先统一北方再进行南攻
  • 孙策: 江东战略,先统一江东,再顺江而上进攻北方

隆中对战略的失败: 武侯伐岐山的是是非非(公元220-公元234)

  • 东吴的江东战略和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都依赖于对于荆州的占领,因此荆州的归属问题成为双方争夺点
  • 失去了荆州支撑的蜀国,只能依靠四川偏安一隅。诸葛亮多次北伐,却依然无法突破地理的限制。

Note

一个好的后勤基地:

  1. 必须是高产的粮食基地
  2. 必须有良好的机动性,能够快速出击
  3. 必须是易守难攻的 但是某种程度上,2和3是相互矛盾的。因此,诸葛亮设计的战略是需要同时占有四川和荆州才能做到的。四川易守难攻,是粮食基地;荆州四通八达,是出击的好位置

西晋: 北方反击战(公元234-公元280)

  • 西晋之后,四川不再是易守难攻之地,随着大量的西部道路被发现,北方可以更加方面的进攻四川
  • 四川在三国之后已经不再是易守难攻之地了,但是依然是北方进攻南方的关键节点。
  • 北方政权一旦控制了四川,就可顺江而下攻取两湖地区
  • 南方缺乏足够的战略纵深

东晋时期的南北争霸(公元280-公元581)

  • 统一中国北方的新模式: 利用山西高原山地来统一北方
  • 山西:
    • 地势较高,被称为中原的屋脊
    • 易守难攻
    • 但是缺乏粮食产出
  • 前赵、后赵崛起的过程:
    • 从山西开始,占领河北,取得粮食基地
    • 然后攻占洛阳、长安两京
  • 南方易攻的原因在于,一旦攻克南京,整个南方就沦陷了,缺乏足够的战略宗盛
  • 而北方拥有众多的战略要地,失去一个,其他地区仍然可以继续抵抗

南朝: 长江混沌战(公元307-公元581)

  • 南朝最重要的两个战略地点: 建康和荆州.
  • 要稳定建康,必须稳定苏州地区,苏州是建康的粮仓。

失衡时代(公元384-公元907, 隋到唐)

北朝: 从黄河到长江(公元384-公元589)

  • 在中国历史早期,中国文明以黄河流域为主,不同政权大都是以崤山和黄河为界的东西对立
  • 后来随着长江流域的发展,东西对立逐渐变成了南北对立
  • 东西魏的对立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的东西对立

唐代建国: 关中的最后辉煌(公元589-公元622)

  • 李渊是最后一位利用关中-四川的地理优势统一全国的人
  • 山西地理优势+河北的粮仓成为了后续统一全国的策略

安史之乱: 缺乏制高点的叛乱(公元622-公元763)

  • 唐代的长安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当时的中国的经济中心已经转移到了江淮一带,长安附近产出的粮食已经无法满足首都的庞大人口了。

藩镇的群狼策略(公元763-公元820)

  • 藩镇无法推翻中央政府,中央政府也无力管制藩镇

黄巢: 最漫长的长征(公元859-公元907)

  • 唐代时期中国的经济中心已经转移到了东部
  • 东部地区的缺乏足够的形胜之地进行防御,因此战争策略从守城战转变为运动战
  • 黄巢开创了一种新的作战风格: 不需求根据地,以快速行军为基础,不断寻找政府的薄弱处攻击,直到在经济上拖垮政府

中原时代(公元907-公元1279, 五代到宋)

十六州忧思(公元936-公元1125)

  • 宋朝的首都开封是一个经济富裕但是无险可守的地方
  • 为了防卫无险可守的首都,终宋一代,宋代一直被冗兵、冗官拖累着

西北争夺战(公元982-公元1085)

  • 西夏战争对于北宋的拖累远超辽国

变换的北方防线(公元1115-公元1208)

  • 金国是一个军事强国,但是文化弱,人口少,即使在战场上能够快速攻城略地,但是无法维持长期的有效统治.
  • 金国的国家特点注定了它只能采用闪电战,快速攻占首都迫使皇帝投降的战术

帝国时代(公元1179-公元1911)

成吉思汗眼中的世界(公元1179-公元1449)

  • 蒙古社会全民皆兵,下级对上级保持了绝对的忠诚
  • 蒙古人擅长于大迂回战术
  • 蒙古在吞并西藏的时候,接受了藏传佛教。藏传佛教从此成为蒙古的国教
  • 蒙古最终以最不擅长的消耗战消灭了南宋
  • 元代的疆域对现代中国的疆域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现在的很多南方疆界都是在元代划定的。典型的例子是西藏和云南。
  • 吞并南宋时,蒙古人的扩张也已经到了强弩之末

清帝国的新疆域(公元1618-1911)

  • 明朝是在内忧外患中失败的
  • 清政府的统治是所有时代中制度最为完善的一个朝代
  • 现代中国的版图都是在清朝时期奠定的
  • 蛮族一般都是臣服,很难完全被中央政府控制,而清政府却在蒙古推行了一套旗人制度,将蒙古分为八旗二十四部,这些骑部互相合作,又互相监督.

评价

后期就像是流水账, 深度不够。 例子: 朱元璋的统一过程只是一笔带过,由南向北的策略没有深入剖析. 朱元璋和陈友谅之战提都没有提到。

和我的关系

学习到的战争模式:

  1. 抢占优势地位,从优势位置开始向外辐射,统一全国
  2. 如果无法抢占优势地位,那么就要想办法不让别人占得优势地位
  3. 面对优势对手,可以采取运动战。不求一城一地的得失,不断运动,哪里弱就攻击哪里,直到在经济上拖垮对手

Share on: TwitterFacebookEmail


Flyaway is the owner of this blog.
Comments

So what do you think? Did I miss something? Is any part unclear? Leave your comments below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Published

Category

reading-list

Tags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