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2月份都是机器学习(ML)会议和自然语言处理(NLP)会议的集中爆发期。 作为一个从业人员,这段时间是每年的冲刺时间。 今年虽然也努力冲刺了,但是依然失败了。 和我一起入学的小伙伴们,已经有两位投出了论文,而其中一位已经被accepted了。 同样的时间,同样的起点,不禁让我开始怀疑起自己的人生策略了。

我一直是奉行「人生是一场长跑」的处事哲学的,在平时是不会死命逼自己的,按照正常的步伐一点点往前走。 我无法接受一天15-16个小时科研的生活方式。 我一直觉得我的人生不是只由科研组成的,我也没打算把我整个人生投身到科研领域中去。 我每天固定时间工作,固定时间健身,固定时间读书,力争做到各方面都平衡,而不是只把时间投入到一个点上去。

然而,事实狠狠地了扇了我一巴掌。 那位中论文的小伙伴是一位拼命三郎式的人物,经常会熬夜到凌晨干活。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她投出并中了论文;而我却因为实验的问题,在最后一刻放弃了。 无情的事实,让我开始反思我的人生策略是存在问题。

无疑,长达七八十年的人生,肯定是一场长跑。 然而,如何完成这样一段旅程,却是有着不同的选择。 在2016年罗胖子的跨年晚上,罗胖子提出了点线模型,人生就是由一个一个点组成的,别人看到都是一个一个人生的关键点,而不会有人关注点与点之间的连线。 如果把人生看成是「一系列的短跑冲刺」,那么刚好和所谓的点线模型相切合。 但是,永远处于打鸡血的状态也是不可能的。 而且长期处于高压的状态显然不是一个健康的状态。 那位拼命三郎的小伙伴的身体就经常会有些小问题。

长跑策略虽然可以保证各方面齐头并进,不用忍受高压,但可能会永远陷入平稳的工作中,失去冲刺的激情,永远无法逾越立在身前的屏障;而短跑冲刺的策略却能在短期内快速取得成就,翻越一道道屏障,但是却把自己的精力固定到一个小点上,高压的生活也会损害自己的健康。 既然两种策略都是由问题的,也许我们可以合并这两种策略。 平时慢速长跑状态,踏踏实实做好积累;在机会来临的时候,调用爆发力,进入短跑冲刺模式,快速抓住机遇,进入下一个阶段。 这才是慢慢人生路应该有的态度。

套用伟人的话: 「战略上是长跑,但战术上却是短跑冲刺。」

更新日志

  • 2018年3月11日写作初稿并发表

Share on: TwitterFacebookEmail


Flyaway is the owner of this blog.
Comments

So what do you think? Did I miss something? Is any part unclear? Leave your comments below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Published

Category

words

Tags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