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追求过程而不是目标本身。

最近在阅读「意志力」一书的时候,了解到了神经科学上对于人类快 感研究的最新成果。 在我们原来的认知中,我们认为人类的快感是一种被称为「[多巴胺 ][]」的脑分泌物控制的。 然而,书中却给出了一中新的可能性。

「多巴胺」控制的其实不是快感本身,而是追求快感的过程。 换句话说,其实它控制的是人类对于快感的渴望。 研究人员在研究人脑对于快感的反应时发现,当被测试人被激发了某 种渴望的时候(比如巧克力、购物),他们大脑中分泌了很多的多巴胺 。 但是当他们真正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的时候,多巴胺的分泌却停止了 。这说明,多巴胺控制的其实是「渴望」而不是「快感」本身。

这样的新理论,我在直觉上就很快接受了。 因为它能够解释一些我们经常见到的事情。 这个理论能解释,为什么很多大仇得报的人会感到空虚;历经千辛万苦达成目标之后却依然感到空虚。 因为真正驱使我们的是对目标的渴望,而不是目标本身。

对于这些事情,我自己也是有切身体会的。 当年小高考的时候,憋了一股子劲想要拿到4A,在这个过程中,我发 展出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节奏,同时开始忽略身边的一切事物。 我的双眼只盯着最终的目标,心中万分渴望的就是那4个A. 最终,我如愿以偿的得到了4个A。 但是,在得知最终结果后的那几天,我却处于一种极度空虚的状态。 感觉整个世界都失去了意义。 现在想来,也许那个时候就是因为我大脑中的多巴胺含量从极高的状 态瞬间跌到了极低的状态。

明白了这些底层的生理过程,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启示呢? 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目标是什么不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这个目标能够引起我们的渴望 。 其实,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点。 我们可以制定出一个能够引起我们渴望的「虚假目标」,但是在完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达成自己真正的目标。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小时候考了满分我们就能得到更多的零花钱 。「更多的零花钱」是一个能够引起我们渴望的目标,而「好成 绩」却是对我们真正有意义的目标,可是它无法引起我们的渴望 。
  2. 一个固定的目标也许不是最好的选择,追求一种生活的目标状态 也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因为,一旦一个目标是固定不变的,当 你失败的时候,你会感到深深的挫败感;而当你最终成功达成的 时候,你还是会收获一种空虚感。 但是,如果追求的是一种生活状态的话,那么你就永远处于一种 动态追寻的过程。因为,连你的目标都是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那 么你的追求过程将永远不会结束。你将会永远处于一种「快感」 的状态。
  3. 追寻目标的过程,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体会当下的过程。过程的体 验远远比最终的目标重要得多。

更新日志

  • 2019年2月2日写作并发表

Share on: TwitterFacebookEmail


Flyaway is the owner of this blog.
Comments

So what do you think? Did I miss something? Is any part unclear? Leave your comments below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Published

Category

words

Tags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