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习了二十多年,慢慢形成了自己对于学习的认知。 本篇文章分享了我自己对于学习的思考。 首先我将学习分为了三重不同的境界,这三重境界有着不同的先后关系。 另外,我对「信息」和「知识」也做出了非常个性化的定义:

  • 信息: 任何来自外界的输入
  • 知识: 根据接受的信息更新自己的思维模式、行为准则之后得出的思维成果

第一重境界: 搜集信息

这是学习过程中最基本的,其实最常见的。 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在不断的接受外界的信息,大脑不断记忆处理这些信息,慢慢形成我们最基本的意识。 比如,小时候我们要学习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等最基本的现代社会规则。 再大一点,我们要学习基本的加减乘除、读书写字. 但是,实际上,个人认为这些只是「信息」,还称不上是「知识」。 这些「信息」是未来形成「知识」的基础。 一直到初高中时代,我们在学校所有的学习过程,本质都是不断接受、累积更多的信息。 当然也有少数优秀的人,在初高中时代就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形成了自己的思维范式,但这毕竟是少数。

第二重境界: 形成思维范式

在搜集了足够多的信息之后,慢慢就会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思维范式。 这里所说的「思维范式」,我是借鉴了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对于「科学范式」的定义。 我将这个概念转移到了人的身上,所谓「思维范式」就是一个人的认知体系、思维模式。 任何一个正常人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经历这一过程,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 通常来说,我认为一般是从无意识开始的。 形成的思维范式在无形中决定了你对一件事的思考角度、行为模式等。 比如,面对失败是逃避还是面对;面对成功你是谦虚还是骄傲等。 你所有的行为、思考都是在这个思维范式的框架之下的。 需要强调的是,这第二重境界在大部分情况下大脑会自发地完成的,不受主观意识的控制。

第三重境界: 更新思维范式

第三重境界是最难的,而且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的。 我认为学习的第三重境界就是能够有意识的自主更新自己的思维范式。 不断提升、强化思维方式,以帮助自己在未来做出更好的决策。 而在这个不断提升、强化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自己的行为准则,看待世界的方式、思维方式等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 这里和第二重境界最重要的区别在于,这是在自主地、有意识地更新自己的思维范式。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任何一本书对除了作者以外的人来说,都是属于「信息」。 即使你读了这本书,也不代表你拥有和作者相同的思维范式,这本书的作用只在于向你展示别人的思考成果,这是别人的「知识」,对你来说这只是「信息」。 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利用这些「信息」提升了自己的思维范式之后,才能说我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 举例来说,我现在所写的这篇文章就是我在接受消化了各方不同的「信息」之后,经过我自己思考之后的产物,这篇文章的「信息」来源包括:

  1. 王国维关于学习的三重境界
  2. 「科学革命的范式」一书中对于「科学范式」的定义,我借用了这部分概念来定义「思维范式」
  3. 李笑来的「通向财富自由之路」
  4. 元认知的概念(第三重境界其实就是在发挥元认知的作用)。

即使有个人和我一样阅读上述的这些材料,也不一定会写出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是我这个个人的思维产物,对我来说这就是我的「知识」,因为我更新了我对学习的理解和认知;而对于任何一个读者来说,我的这篇文章只是有一个信息而已。

从这个角度就能解释什么是「书呆子」了,所谓的「书呆子」其实只是在接受信息,并没有将其消化提升自己的思维范式的人。

终生学习者

在工业革命以前,在青春期成型的思维模式已经足够一个人生活一辈子了。 为什么? 因为当时的社会发展缓慢,几百年来可以说毫无变化,同样一个思维范式足够使用一辈子了。 而现在是处于信息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每天都会出现新的思想,新的事物。 一个万年不变的思维范式显然已经不够用了。 因此,在当前这个时代,只有做到学习的第三重境界的人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 这就意味着,我们要不断接受更多的有效信息、不断思考、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范式。

在现代社会,终生学习者已经不是可选项了,而是每个人的刚需,是不得不选的一个选择.

参考资料

更新日志

  • 2018年10月20日写作并发表

Share on: TwitterFacebookEmail


Flyaway is the owner of this blog.
Comments

So what do you think? Did I miss something? Is any part unclear? Leave your comments below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Published

Category

words

Tags

Contact